新闻动态
- 发布日期:2025-07-05 20:18 点击次数:182
2025年7月1日,正值夏日炎炎,娱乐圈却因一组照片掀起波澜。演员杨幂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组街拍图,照片中她扎着标志性的双马尾,背着一只粉色Labubu卡通包,以背影示人,文案强调:“造型与女儿小糯米相似”。这本是一次看似普通的时尚分享,却迅速引爆网络,话题#杨幂营销少女感人设遭抵制#、#杨幂被批将女儿幼态化营销#登上热搜榜首。网友情绪激烈,批评声如潮水般涌来:
•“连孩子都拿来当‘少女感’工具?”
•“40岁还强行装嫩,真不觉得尴尬吗?”
•“这不是母女照,这是‘姐弟照’吧。”
一场关于“少女感人设是否过度消费”的舆论风暴,就此展开。
从曝光的照片来看,杨幂身穿白色T恤搭配牛仔短裤,扎着双马尾,背着一只粉色的Labubu背包,整体风格清新可爱,确实有几分少女气息。而最引起争议的,是她配文提到的“与女儿小糯米相似”。虽然并未直接使用女儿正面照片,但这一句“与女儿相似”的暗示,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解读为“刻意制造年龄错位感”,甚至有人质疑她是在利用亲子关系进行“幼态化营销”。有网友指出:“小糯米才几岁?你一个成年人非要和她比萌卖乖,真的合适吗?”
“这是一种对母女关系的物化,把孩子当成‘少女感’的陪衬。”
“这不是亲情展示,这是商业包装。”
随着讨论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杨幂长期塑造的“少女感”形象是否已经走向“失真”与“消费”。
其实,这并非杨幂首次因“少女感”形象引发争议。近年来,她频繁出现在各类杂志封面、品牌广告、影视剧拍摄中,主打风格依旧是青春洋溢、甜美可爱的“少女路线”。无论是《谢谢你医生》中的职场医生,还是《生万物》里的民国女性,亦或是各类代言活动中穿着减龄穿搭的形象,杨幂始终没有放弃打造“冻龄少女”的人设。
然而,这种形象设定,在公众审美逐渐成熟、社会议题日益多元的当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观众对于“真实年龄”与“自然老去”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像刘晓庆、俞飞鸿、张雨绮等中生代女演员,纷纷以自信、独立、成熟的形象赢得尊重;另一方面,“少女感”越来越被视为一种资本操控下的产物,尤其当它成为女性唯一价值衡量标准时,便容易陷入“年龄焦虑”与“外貌压迫”的陷阱。杨幂此次事件之所以激起如此强烈反弹,正是因为她在“身份标签”与“现实认知”之间产生了割裂——她是一位母亲,却试图通过外形营造“无龄少女”的幻觉;
她是公众人物,却被质疑利用亲子关系制造视觉误导;
她拥有极高知名度,却也被认为“滥用影响力引导错误价值观”。
亲子关系能否成为营销工具?在这场风波中,最受关注的,是杨幂是否“消费女儿”、是否将亲子关系作为商业营销的筹码。尽管她并未公开晒出小糯米的正面照片,也没有明确表示“要和女儿比年轻”,但一句“与女儿小糯米相似”的文案,无疑激发了公众的联想空间。许多网友认为:“哪怕没用照片,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暗示。”
“你不能一边说保护隐私,一边又拿孩子做参照物。”
“这是典型的‘借娃营销’,打着亲情旗号实则贩卖少女幻想。”
对此,部分业内人士也表达了担忧:“明星子女的边界感正在模糊,家长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儿童权益应受到法律与道德双重保护,而非成为父母形象包装的一部分。”
事实上,近年来已有不少明星因过度曝光子女形象或借用亲子关系营销而遭到批评,如贾乃亮、李小璐、邓超孙俪夫妇等,均曾因类似行为引发争议。而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父母更应谨慎对待其形象管理与媒体曝光,避免将其卷入商业逻辑之中。
这次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共鸣,除了针对杨幂本人的行为评判,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当前娱乐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性别困境。“少女感”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消费主义与性别审美的结合体。它鼓励女性保持年轻、可爱、柔弱,甚至不惜通过整容、滤镜、穿搭等方式维持一种“永远十八”的状态。但这背后隐藏的问题是:
•女性的价值是否只能建立在外貌之上?
•年龄是否仍是衡量女性魅力的唯一标准?
•我们是否正在强化一种‘少女崇拜’的文化霸权?
杨幂此次事件,正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被质疑“装嫩”的女艺人,但她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的缩影。
杨幂的“少女感”风波,或许终将过去,但它带来的思考却不应止步于热搜榜单。在这个时代,我们渴望看到更多元、更真实、更自由的女性表达:
•可以是温柔的,也可以是锋利的;
•可以是年轻的,也可以是老去的;
•可以是母亲,也可以是战士。
真正的好状态,不是看起来多小,而是活得多么坦荡。愿每一位女性,都能勇敢拒绝“少女感”的绑架,
不再被年龄定义,也不再为“装嫩”买单。因为,
最好的模样,从来都不是模仿别人的样子,
而是忠于自己,从容不迫的模样。真正的美,不在皮囊,而在灵魂。
真正的力量,不在外表,而在选择。